文化
李清照的梅花
有人說:“讀易安詞,繞不過她那些妖嬈多姿的梅花詞。”此話經典。李清照的梅花詞幾乎貫穿她的一生,可謂“人嬌則花艷,人悲則花愁”,不同的梅花,是她不同的心事,不同階段的名片。
“雪里已知春信至,寒梅點綴瓊枝膩。香臉半開嬌旖旎,當庭際,玉人浴出新妝洗。造化可能偏有意,故教明月玲瓏地。共賞金尊沈綠蟻,莫辭醉,此花不與群花比。”這是李清照出嫁前充滿閨情的《漁家傲》,李家的梅花初放,玉潔冰清。李家的閨女待嫁,嬌羞如花。梅花是“雪中高士”“花之君子”,無花可比;詞人琴棋書畫,才情滿懷,無人可代。花嬌有人賞,人嬌有人悅,花前月下,詞人與郎(即趙明誠)共享一醉。試想,月光鍍銀,酒樽鍍金,梅花旖旎,戀人上心,能不心醉?
《玉樓春》是李清照婚后一兩年之作,道出的是憂慮。“紅酥肯放瓊苞碎,探著南枝開遍未?不知醞藉幾多香,但見包藏無限意。道人憔悴春窗底,悶損闌干愁不倚。要來小酌便來休,未必明朝風不起。”上闋從探花,到賞花,從花形,到花韻,無不寫出梅花的嬌艷,也寓意詞人青春無敵。下闋筆鋒一轉——愁花,梅花開始憔悴,預感明日風起,更為花落香消憂愁。由花的命運道出人的命運:此時正處朝廷黨派之爭,詞人的父親與公公是對立派,一場不可預知的政治風暴將席卷她的家庭,她盼望“對花小飲”之時快些到來,好與愛人共同面對。
《小重山》是詞人的春天回來了:“春到長門春草青,江梅些子破,未開勻。碧云籠碾玉成塵,留曉夢,驚破一甌春。花影壓重門,疏簾鋪淡月,好黃昏。二年三度負東君。歸來也!著意過今春。”詞的背景是李清照離開夫家三春(即崇寧二年至崇寧五年),因受父親牽連,她遵“禁止元祐黨人子弟居京”的皇詔回娘家居住。終于,“江梅子破”到來,重返東京,所積愁怨一掃而去。看,春草返青,梅花綻放,茶香醒夢,花影壓門,淡月鋪簾,夫妻團聚,今春陶醉。
“笛聲三弄,梅心驚破,多少春情意。小風疏雨蕭蕭地,又催下,千行淚。吹簫人去玉樓空,腸斷與誰同倚。一枝折得,人間天上,沒個人堪寄。”這首《孤雁兒》悲切哀婉,寫于南渡后,表達對亡夫的懷念之情。詞人就像“小風疏雨”中的孤雁,淚灑千行,與梅同泣,吹簫人去,肝腸寸斷,昔日與夫“賭書潑茶”,賞梅吹簫,今日獨對笛聲、花落。天上人間,陰陽兩隔,國破家亡,其孤苦無依顛沛流離的晚景,與誰訴說?
最能折射李清照一生的該是《清平樂》,視角獨特:“年年雪里,常插梅花醉。挼盡梅花無好意,贏得滿衣清淚。今年海角天涯,蕭蕭兩鬢生華。看取晚來風勢,故應難看梅花。”這幅梅花三弄圖就是詞人豆蔻年華、人到中年、風燭殘年的心路歷程。
探梅、賞梅、簪梅、挼梅、憐梅、憂梅、嘆梅……李清照的梅花詞一時半會兒道不完,愛梅自愛,憐梅自憐,人如梅,梅如人,人梅一體,托梅言情,托梅言志,無論南渡前,還是南渡后,梅花的氣韻風骨,恰如她本人。(劉麗華)